1月14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南京隆重举行。下午,无锡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对省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主持会议并发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十一届省政协副主席许津荣,市领导黄钦、徐一平、王唤春、冯军出席会议。
李小敏在发言时说,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总揽全局、举旗定向,向全省发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动员令,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吴政隆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是站位高。通篇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的要求,将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在政府工作层面明晰化、具体化,是一个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的工作报告。二是基调好。既充分看到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又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和机遇,提出的目标传递了“走在前列”的坚定信心,安排的任务体现了“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的责任担当,是一个变中求稳、变中思进的工作报告。三是措施实。今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五个着力”,既紧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全会要求,又体现了政府工作重在抓落实的特点;九个方面工作既明确了思路和重点,又提出了具体务实的举措,是一个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成。
李小敏表示,过去一年,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新动能在增加但仍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改革在深化但一些重点领域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在改善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区域协调性在增强但一体化格局并未真正形成,民生和社会事业在进步但还有不少短板。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优化完善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化实化细化工作举措,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更坚实的步伐,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基础,夺取‘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关键性胜利,以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果回报省委省政府的信任、回报无锡人民的期望。”
黄钦说,吴政隆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成绩实事求是、令人鼓舞,提目标切实可行、催人奋进,讲举措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无锡将结合实际,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努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强化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争先意识;破除坐而论道、脱离实际的不良习气,强化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破除墨守成规、患得患失的本位主义,强化服务大局、敢于负责的担当意识。
新一年无锡将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充分认识“稳是基础、进是关键”,以进的信心、进的精气神,保持住无锡发展“进”的态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持续坚定推进产业强市建设,紧抓实体经济,把无锡的“最强项”发挥得更好,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产业链中高端的产业项目、支持龙头企业项目、鼓励世界500强设立总部,进一步强化产业强市建设的支撑;突出抓好投资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营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诚信体系,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氛围。强化民生改善和惠民利民力度,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扎实做好新一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精准对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无锡人劳有丰酬、弱有多扶、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
高质量发展,是当天代表热议的高频词。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作为以实体经济见长的传统工业区,惠山区尤其需要抓好结合和贯彻。”吴建元代表表示,惠山区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着力服务好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平稳;以资源集聚提升智能制造先发优势,以产业集群增强带动力,以创新集成强主体、优载体、聚智力,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惠山姿态。
陈锡伦代表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在经历一段“阵痛期”和“自我修复期”后,目前无锡的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作为无锡的中心城区,滨湖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基础优势和产业特色,不断完善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抓好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设计、车联网、信息技术、影视文化、金融创投六大新兴产业,奋力推动滨湖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来自企业和基层的代表,同样发言踊跃。吴协恩代表认为,要加大对传统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对中小企业给予融资、信贷上的扶持,推动经济建设走在前列;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蒋锡培代表则建议,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把培育龙头企业、上市企业作为重点,做强实体经济;加强顶层设计,释放信心红利,特别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振企业的精气神;实施品牌战略,以品质好、品牌强的企业来集聚更多的发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