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假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经营许可证号:L-JS-CJ00016
无锡国旅
苏州人有多会吃?5000年前就会吸螺蛳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2日 10:43        浏览量:920

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苏州有句俗话:“清明螺、赛过鹅”,说的就是苏州人最爱的螺蛳。螺蛳有很多种做法,尤以酱爆螺蛳是苏州人最拿手的,浓油赤酱,再加一点点辣,放进嘴里轻轻一嘬一吸之间,螺蛳肉混着汤汁给了味蕾最饱满的冲击。据考证,5000年前的苏州人就会享受这份快乐了

5000年太远了,就说说从前吧。从前的苏州曾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每到傍晚时分,大街小巷里都能看到手挽着竹篮的小女孩,沿街叫卖着“阿要买螺蛳,鲜吱吱咯酱爆螺蛳”。竹篮里放着一只砂锅,四周捂盖着旧棉胎,若是遇上了买家,两调羹螺蛳一分钱,撒上五香粉,热乎乎,香喷喷,先馋倒的是不相干的过路人。

民国初期,玄妙观三清殿后面有个著名的玄妙观小吃世界,其中就有很受人欢迎的酱爆螺蛳摊位一个铜板一盆,遇上不太会唆的,摊主给你根发簪,用以剔出螺蛳肉,这种状况一直到六十年代还有。

也许是身价太低,外加吃相也稍显狼狈,以前一般饭店里很少有螺蛳上桌,不过也有另辟蹊径的,专以螺蛳为主打的商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新落成的“吴中商城”里,就有一家 “螺蛳饭店“。

饭店的主打菜就是“酱爆螺蛳”,另外还有些菜肴也都和螺蛳有关联,其中一道“田螺塞肉”,味道之鲜美,令人举箸难放,生意非常火爆。

螺蛳和田螺不一样,螺蛳小而尖,田螺大而圆,如果也来个“酱爆田螺”,味道就会比螺蛳逊色很多。要不怎么说苏州人会吃呢?既然田螺的肉太大,那就把肉取出来,然后和五花肉丁放在一起剁成糜,再回填到田螺壳内,浓油赤酱一阵滚,肉香螺鲜,一吸一吮,汤汁四溢,简直可以和鲍鱼相媲美了。

另外,你可能想不到,田螺的营养、药用价值也很高。据说有一次,唐伯虎见祝枝山有些郁郁不乐,便问为了何事,祝枝山说他儿子这几天肚子胀胀的,几天不排便了,请了好几个郎中,也不见效。

唐伯虎想了一下,提笔写下一首诗谜: “圆顶宝塔五六层,和尚出门慢步行;一把团扇半遮面,听见人来就关门 ”,让祝枝山猜。

你说这唐伯虎酸不酸呢,人家儿子病得正发愁,他还让人猜谜,你就直说是田螺不就行了吗?幸亏祝枝山脑子灵光,一听就知谜底是田螺,然后按照唐伯虎的方法,选了三个大田螺与一枚薤白头一起捣碎,敷在儿子的肚脐处,果然,一天之后病就好了。

在江南,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的俗语“螺蛳壳里做道场”,常常被用来形容能在方寸之中做出大市面的事情。关于这句俗语的出处,大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杭州版”,说是北宋南迁的时候,大批难民涌入杭州,因无以维持生计,只得在钱塘门外靠剔螺丝肉赚几个辛苦钱,日积月累,钱塘门堆起了一座座螺蛳壳小山头。

风波亭上岳飞遇害后,有一狱卒悄悄地将岳飞等人的遗体埋在了螺蛳壳堆里。二十多年后,岳飞冤案得以昭雪,宋孝宗派人从螺蛳壳堆里找到了岳飞的遗体,下旨移葬至栖霞岭,并召集江南各地一百二十名高僧汇聚在原葬地螺蛳壳堆处举办水陆道场,杭城百姓振奋,奔走相告:“朝廷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超度岳飞等一干忠臣啦!”

另一个版本则更多一些宗教幻化的色彩。清朝时,有人对这个谚语专门做了解释,说:螺蛳在壳的里面有三转旋窝,就像是僧家所谓大乘、小乘、最上乘,所以,和尚可以在这里做道场,这三转旋窝,又像是道家所谓的上界、中界、下界,所以,道士也可以在这里做道场。

苏州人似乎更认同后一个版本,认为螺蛳不止是餐桌上的美味,而且还是能给人带来福报的神物。

所以,“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句话在苏州人这里,多是褒奖的意思,比如从前苏州人家住房面积小,四五个人挤在一齐吃喝拉撒,但是能干的家庭主妇还会在有限的空间里栽花种草,巧妙布置,邻居就会夸赞一句:“张师母啊,奈真个能干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哇!”

你看,苏州人对这一粒小小的螺蛳可真是念念不忘啊!螺蛳不仅是一种美味,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呢。